健身知識
Fitness knowledge
分類>>2025浙江事業(yè)單位公共基礎知識:中國三大國粹考點
2025浙江事業(yè)單位公共基礎知識:中國三大國粹考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。中國國粹是指完全發(fā)源于中國的,中國固有文化中的精華。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、最富有獨特內涵而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。其中中醫(yī)、國畫和京劇被譽為“中國三大國粹”。作為當代青年,我們有傳承文化的重要使命,“中國三大國粹”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,更是值得我們了解與傳承。
中醫(yī)誕生于原始社會,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中醫(yī)理論已基本形成,之后歷代均有總結發(fā)展。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,如日本醫(yī)學、韓國韓醫(yī)學、朝鮮高麗醫(yī)學、越南東醫(yī)學等都是以中醫(yī)為基礎發(fā)展起來的。
1.脈學之宗扁鵲,戰(zhàn)國時期醫(yī)學家。首創(chuàng)四診法(望、聞、問、切),該法是中醫(yī)診病的基本方法。
2.外科圣手華佗,東漢末年著名的醫(yī)學家。發(fā)明了劑“麻沸散”。同時作為中國古代醫(yī)療體育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編排了健身操“五禽戲”。
3.醫(yī)圣張仲景,名機,漢末向陽郡(今河南南陽人)人。相傳曾任長沙太守,當時傷寒流行,病死者很多。他的著作《傷寒雜病論》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,對祖國醫(yī)學的發(fā)展有重大貢獻,是中國醫(yī)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。
4.預防醫(yī)學的介導者葛洪,字稚川,自號抱樸子,晉朝丹陽句容(今屬江蘇人)。著有《肘后方》,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、恙蟲病癥侯及診治?!疤煨邪l(fā)斑瘡”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。
5.藥王孫思邈,唐朝京兆華原(今陜西銅川耀州區(qū))人,醫(yī)德高尚,醫(yī)術精湛。著有《千金要方》,孫思邈認為生命的價值貴于千金,而一個處方能救人于危殆,價值更當勝于此,因而命名,簡稱《千金方》。
6.法醫(yī)之祖宋慈,宋朝福建人。1247年總結宋代前法醫(yī)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,寫成《洗冤集錄》,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(yī)文著。
7.藥圣李時珍,字東壁,明朝蘄州(今湖北蘄春)人。長期上山采藥,深入民間,參考歷代醫(yī)書800余種,經27年的艱苦,著成《本草綱目》,所載藥物共1758種,被譽為東方醫(yī)學巨典
《黃帝內經》分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兩部分,《黃帝內經》是中國現(xiàn)存最早、影響最大的一部醫(yī)學典籍,《黃帝內經》的成編,標志著中醫(yī)理論體系的形成,為數年來中醫(yī)學的發(fā)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在中國醫(yī)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,被后世尊為“醫(yī)家之宗”。
《難經》原名《黃帝內經八十一難》,相傳為戰(zhàn)國時期秦越人所撰,又名《八十一難》《黃帝八十一難經》?!峨y經》既是對《黃帝內經》脈學理論的發(fā)展,又為仲景臨床平脈辨證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。
東漢張仲景所著。系統(tǒng)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、癥狀、發(fā)展階段和處理方法,創(chuàng)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“六經分類”的辨證施治原則,奠定了理、法、方、藥的理論基礎。(中醫(yī)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,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。)
又名《神農本草》,是中國現(xiàn)存最早的藥學專著。系統(tǒng)地總結了古代醫(yī)家等各方面的用藥經驗,對已經掌握的藥物知識進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統(tǒng)的整理。全書共計收錄了365種藥物,正好與一年365日相合半島·體育,這倒并非巧合,而是作者有意為之的結果。事實上,當時掌握的藥物數量已經遠超此數,但由于受到術數思想的影響,所以從中選取了365種藥物,“法三百六十五度,一度應一日,以成一歲”。
國畫一詞起源于漢代,主要指的是畫在絹、宣紙、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。國畫是中國的傳統(tǒng)繪畫形式,是用毛筆蘸水、墨、彩作畫于絹或紙上。中國畫主要分為人物、花鳥、山水這幾大類。表面上,中國畫是以題材分為這幾類,其實是用藝術表現(xiàn)一種觀念和思想。
1.顧愷之,字長康,小字虎頭,晉陵無錫(今江蘇無錫)人,東晉杰出畫家。顧愷之博學有才氣,工詩賦、書法,尤善繪畫,精于人像、佛像、禽獸、山水等,時人稱之為三絕:畫絕、文絕和癡絕。 存世作品有《洛神賦圖》、《女史箴圖》。
2.展子虔,渤海(今河北河間縣)人,隋代杰出畫家。歷北齊、北周,入隋為朝散大夫、帳內都督。曾在洛陽、長安、揚州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。尤以山水成就最高;人物的描法細致,后再用色暈開人物的面部,神彩意度極為深致。后人稱他為“唐畫之祖”和“山水畫祖”。傳世作品《游春圖》是中國山水畫中獨具風格的畫體,亦是中國現(xiàn)存最古的卷軸山水畫。
3.閻立本,雍州萬年(今陜西省西安臨潼縣)人,唐代杰出畫家。出身貴族,乃隋代畫家閻毗之子,閻立德之弟。太宗時任刑部侍郎,顯慶初年,代兄做工部尚書,總章元年為右丞相。擅長書畫,最精形似。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。存世作品有《歷代帝王圖》、《步輦圖》。
4.吳道子,字道子,河南陽翟(今河南禹縣)人,唐代杰出畫家,畫史尊稱“吳圣”,被后世尊稱為“畫圣”。存世作品有《天王送子圖》、《孔子行教像》、《八十七神仙卷》等。
5.張擇端,字正道,東武(今山東諸誠)人,宋代杰出畫家。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圖畫院任職。自幼好讀書,又攻繪畫。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,擅畫樓觀、屋宇、林木、人物。傳世作品有《清明上河圖》等。
6.黃公望,字子久,號一峰,又號大癡道人,江蘇常熟人,元代杰出畫家。中年做過小吏,因張閭案受累坐牢,出獄后遂隱居不仕,皈依“全真教”(即新道教),寄情于山水。常往來杭州、松江、虞山(常熟)等地講道賣卜。工書法、詩詞、善散曲、通音韻。代表作有《富春山居圖》等。
7.朱耷,字雪個,號八大山人、個山 、驢屋等,漢族,江西南昌人,明末清初杰出畫家。明寧王朱權后裔。明亡后削發(fā)為僧,后改信道教,住南昌青云譜道院。擅書畫,花鳥以水墨寫意為宗,形象夸張奇特,筆墨凝煉沉毅,風格雄奇雋永;所作山水筆致簡潔,有靜穆之趣,得疏曠之韻。代表作有《水木清華園》等。
8.鄭燮,字克柔,又名鄭板橋,江蘇興化人,清代杰出畫家??滴跣悴拧⒂赫e人、乾隆元年進士。一生主要客居揚州,以賣畫為生?!皳P州八怪”之一。擅畫蘭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植物,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,成就最為突出。
清代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起,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、四喜、春臺、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的四大徽班陸續(xù)進入北京,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,同時接受了昆曲、秦腔的部分劇目、曲調和表演方法,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,通過不斷的交流、融合,最終形成京劇。
1.表現(xiàn)手法: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:唱、念、做、打,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。唱指歌唱,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,二者構成歌舞化戲曲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“歌”;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,打指武術和翻跌的技藝,二者結合,構成另一大要素的“舞”
2.行當分類:生(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(tǒng)稱)、旦(女性正面角色的統(tǒng)稱)、凈(俗稱花臉,大多是扮演性格、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)、丑(扮演喜劇角色,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,俗稱小花臉)。
紅臉含有褒義,代表忠勇(關羽);黑臉為中性,代表猛智(張飛);藍臉也為中性,代表草莽英雄(單雄信);黃臉和白臉含貶義,代表兇詐兇惡(黃臉的典韋、白臉的曹操);金臉和銀臉是神秘,代表神妖。
第二步,中國京劇、中國畫、中國醫(yī)學,被世人稱為“中國的三大國粹”。這三大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,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(fā)展軌跡。因此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普遍認可,被譽為“中國的三大國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