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身知識
Fitness knowledge
分類>>團課教練是門檻更高的健身教練
團課教練是門檻更高的健身教練,無論是授課過程中實行營養(yǎng)、運動、恢復的基本原則,還是關注自身的運動損傷風險,都不再是小問題。
在此以外,健身房也應該起到干預作用,比如更多的團課工作室開啟運動理論培訓,以及改善教學安排來降低教練的過度透支。但更重要的是,在團課教練供給火熱的當下,如何評估并提升教練門檻,或許更值得探索。
至少從團課的課程內容,以及教練的應聘規(guī)則來看,當一名團課教練,無需運動專業(yè)素養(yǎng)作為主要支撐。
毫無疑問,團課的目的在于「讓人先動起來」,無論是被稱為年輕人廣場舞的Zumba,還是面向久坐辦公人群的燃脂塑形課,能產生熱量支出,甚至能出汗宣泄,就是課程的最大目標。
舉例來說,超級猩猩的全職教練招聘中,從業(yè)年限、任職公司(不限健身機構)、教授課程,是「專業(yè)技能與經驗」一欄中前三項內容,同樣,在SPACE的教練招聘信息采集中,教學經歷、任職公司(不限健身機構)、目前教授課程,也是主要的采集內容。
在國內,「40分鐘動感車導致橫紋肌溶解」,「男子單車減肥拉出醬油尿」的運動損傷新聞不算少,而高強度HIIT訓練課后,用戶「嘔吐、虛脫」的案例,也讓團課教練們較為自責。
美國醫(yī)學雜志曾分析了3例因動感單車騎行造成橫紋肌溶解的患者,提出了患者缺乏對騎行速度及阻力的正確調節(jié),及時補水的重要性認知,甚至橫紋肌溶解的顯性癥狀也了解甚少,因此導致的病情惡化,也使部分患者最終不得不血液透析。
受傷的也不只有團課用戶,總是和用戶「一起健身」的團課教練,也在面對過度運動后的「報廢」風險。
比如,早在2016年美國勞工局的一項調查顯示,扭傷、割傷、骨折是教練常見的職業(yè)損傷,而勞工局旗下職業(yè)安全與健康管理局也指出,包括24Hour Fitness、Bally Total Fitness等在內的大型連鎖健身房,都已制定了教練專有的健康保險。
華盛頓時報曾經就健身教練損傷案例,作出面向物理治療師的專題采訪,同樣IDEA官網曾于2017年發(fā)表「如何降低教練職業(yè)損傷」的專題文章,其中包含脊柱正確承重、弱側肌群發(fā)力、衡量精神狀態(tài)的相關指導。
舉例來說,從更多教練的職業(yè)背書來看,涉及ACE、NSCA的團課教練群體在逐漸增加,而國內也有更多的團課健身房,開啟了面向教練的短期的運動科學培訓。
每個團課用戶能跑多快、能跳多高,難以被評估,因此將考驗教練對用戶基礎體能的預判能力,也是避免用戶運動損傷的關鍵因素。
由于一起運動損傷半島·體育,SoulCycle于2016年接到了法律訴訟,詳細原因是明星教練Angela Davis的一句「騎太慢」,導致用戶惱羞下騎行失控摔下單車,而未及時脫離單車卡扣,又使左腳踝嚴重脫臼。
針對這起事件,訴訟方稱,過高音量、黑暗場景、單車設計占據(jù)部分原因,但教練的錯誤指導,以及未甄別用戶運動狀態(tài),是造成傷害的主要原因。
某種程度上來說,團體課動輒10人的人數(shù),以及沖擊較小的運動模式,是教練忽視「個體關照」的主要原因,但并不代表教練無需作出關照。
比如,主打HIIT課的Orangetheory Fitness和F45,更注重心率問題。他們通過為用戶佩戴心率帶,監(jiān)測心率的同時,將運動過程中的心率數(shù)據(jù)反饋投放至大屏幕,在完成訓練后會員能得到一份有關運動平均心率,以及燃燒卡路里數(shù)的綜合報告。
美國媒體和調研機構OnePoll聯(lián)合Isopure的一項調研發(fā)現(xiàn),有47%的人認為,在健身房時常有恐懼的感覺。比如32%的人認為,當練的身型很好的人(包括教練)靠近時,會感到恐懼,17%的人認為,當異性在身邊鍛煉時,也會感到不自在。
舉例來說,一部分團課健身房培訓用「即興演出、聲音力量、自我驅動」來衡量教練是否能站上團操課舞臺的決定因素,而「基礎科學、損傷預防」是涉及運動科學的僅有課程,同樣,以近期開啟的國職團操培訓為例,課程套路教學是7天培訓的主要內容。
以中國團課健身房來看,轉型HIIT已經成為趨勢,「燃脂、心肺、沖擊」,幾乎存在于KeepLand和超級猩猩的大部分課程介紹中。戰(zhàn)繩、搏擊課難以預約,也能看到HIIT訓練模式能助推團課健身房的擴張。
而這也意味著教練需要更多面對:不同用戶的最大靜息心率不一樣,達到的所需要的運動心率路徑不一樣。不同的關節(jié)活動度和運動表現(xiàn)下,簡單地跟上動作容易導致肩和膝關節(jié)受傷。
除了鉆研表現(xiàn)力,安全地發(fā)展體適能,是一名教練的不變職責,運動營養(yǎng)、熱身實施、運動恢復,不再是簡單「蹦跳」就能涵蓋的內容。
僅以課前熱身來說,允許用戶中途上課的健身房并不算少,相較而言,國外的團課健身房普遍對于課程完整性較為重視,如果用戶遲到10分鐘,就不能再進場。
比如,ACE在團操教練認證中同樣涉及了再學習的學分獲取機制,而國內更多健身房也開啟了面向團課教練的定期培訓計劃。
最后,從健身房角度來說,如何面對教練的損傷風險,以及評估并提升教練的準入門檻,是值得被討論的新內容。
至少從國內大部分團課健身房的教練單日排期來看,連續(xù)兩節(jié)進行「搏擊、戰(zhàn)繩」的情況并不少見,或許在教練學習多課程種類的基礎上,進行更靈活的課程安排,能降低過度運動風險。
舉例來說,SoulCycle glassdoor的招聘欄中顯示:1-2年的健身行業(yè)或相關領域授課經驗;必須掌握基礎的解剖學、運動生理學,并有能力對不同人群提出訓練建議;在運動專業(yè)領域強烈的繼續(xù)學習和培訓意愿。
曾被低估的團課教練,正在迎來他們最好的時代,但這并不意味要通過忽視專業(yè)門檻,來迎合團課趨勢。